|
“布鞋书记”——记四川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徐蔚“布鞋书记”——记四川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徐蔚2017年3月,徐蔚被派往资中县明心寺镇茅店子村任第一书记。茅店子村有贫困户28户83人。驻村工作期间,徐蔚走访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带头建立爱心站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组织村民学习考察并发展柑橘产业,引进业主流转土地发展种养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徐蔚平时喜欢穿布鞋,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布鞋书记”。今年4月,徐蔚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非贫困村第一书记,“布鞋书记”解民忧,热心实事助脱贫的故事成为资中老百姓口中的美谈。 摸清底数,找准方法解民忧 到村后,徐蔚用双脚丈量土地、了解村情,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家庭成员、经济收入情况和愿望需求。徐蔚在走访中了解到“穿新衣服”对于部分贫困户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求。在脱贫攻坚周会上,徐蔚提出,希望通过建立一个集中服务站点,将社会爱心人士为贫困户捐赠的物资统一收集和发放。他的建议得到了参会人员的支持,茅店子村爱心站就这样成立了。徐蔚和村两委成员及驻村工作队员们齐心协力发起宣传动员,利用网络平台为贫困户组织募捐,很快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大家捐助的衣物、洗衣液、大米等物资从各地陆续到达了爱心站。2017年9月9日,茅店子村“捐衣物送温暖、扶贫困献爱心”活动在村办公室举行,52名爱心人士成为爱心站成员,70余户村民来到现场领取物资。通过爱心站,村里不定期开展宣传动员和物资捐赠活动,获得了贫困群众的广泛认可。 理清思路,发展产业促增收 捐衣捐物可以解决村民一时之需,但不能从根本上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需要挖掘和提升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最终还得落脚到发展产业上来。近几年,资中血橙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全县主导产业,茅店子村距县城约6公里,交通便利,不论是批量销售,还是采摘旅游,都有很好的前景。结合市场前景和村情实际,徐蔚在村民大会上提出了发展柑橘产业的建议,但很多村民顾虑重重。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徐蔚决定带村民“出去”看看。2018年1月4日,徐蔚带着46名村民到资中县高楼镇三岔村参观了不知火种植基地,三岔村丰富的果树种植经验和长势良好的成片果林,让考察团大开眼界。回村后,徐蔚趁热打铁,通过农民夜校为大家讲解种植果树的理论知识,还将村办公室旁的一块撂荒土地承包下来,与村民同步种植果树,这块地逐渐变成徐蔚为村民讲解果树种植与管护知识的田间课堂。村民担心的种植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茅店子村果树产业发展渐入佳境,短短两三个月,村里种植的不知火和血橙就扩大到了200余亩。 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徐蔚和村两委也做了很多思考。徐蔚偶然中得知有业主正在寻找土地创业,通过积极联系引荐,他将茅店子村推荐给了业主李森林。2018年5月,徐蔚带李森林到村里考察,向其介绍茅店子村的土地、交通、水源等多方面优势,最终成功引入业主在茅店子村发展。从2018年10月开始,李森林流转并整理土地约170亩,先后发展了血橙和不知火种植、小龙虾养殖,让这部分原本撂荒的土地再次焕发生机。村里将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入到李森林的产业中,以“资金入股”的形式与其签订了协议,村集体经济增收数万元。 争做实事,为民服务获点赞 徐蔚工作主动热情,始终保持着积极蓬勃的朝气为群众办实事。几年前,村民王友明因脑溢血引发身体左侧瘫痪,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主要劳动力的缺失使这个本来困窘的家庭一度陷入困境。2017年,王友明在徐蔚和村干部的鼓励下开始种植蘑菇。种植前期徐蔚始终关心着王友明的蘑菇种植情况,还时常带着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给他解决了不少难题。2018年冬天,王友明的蘑菇大面积死亡,徐蔚得知此事后,四处奔波为王友明找专家、查问题,最终“对症下药”,挽回了王友明的经济损失。6组贫困户姜绍兵今年65岁,家里的房子是土墙房,年久失修,漏雨严重。在走访入户时,徐蔚将危房改造政策宣传到姜绍兵家中,和村两委一起帮助姜绍兵申请危房改造。2018年,姜绍兵一家被列入危房改造名单,获得了2万元补助款,建起了新房,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 翻开徐蔚的工作笔记本,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片,这些记录饱含他在茅店子村洒下的汗水和热情,更是他带领村民在脱贫奔康大道上奔跑的一个个扎实脚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