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三农电视
三农电视
首页 >> 三农人物 >>最新消息 >> 新型职业农民的“领头雁”徐红飞
详细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的“领头雁”徐红飞

新型职业农民的“领头雁”徐红飞

 核心提示:徐红飞出生于1978年,是内乡县兴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红飞一直以来,十分看重经营模式创新。他通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为目标,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将分散的农田改造成统一管...


徐红飞出生于1978年,是内乡县兴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徐红飞一直以来,十分看重经营模式创新。他通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为目标,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将分散的农田改造成统一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农场,以着力打造“专业技术”、“专业装备”、“专业队伍”为重点,优化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机制,全面落实“统一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收获”六统服务措施,探索出一条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新模式,实现合作社与农户互利共赢目标。   

 1280×852

                      徐红飞(右二)在讲解花生生长情况

不忘乡情,回乡创业

在回乡当农民之前,徐红飞一直在南方打工做过车间工人,干过酒店保安,当过金矿矿工,但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种牵挂让他不能释怀,那就是对父母的思念,对家乡的小山村的魂牵梦绕。他揣着为什么种庄稼不能挣大钱的想法毅然决然的回到家乡,决定当一个新型的“职业农民”,打破祖祖辈辈当农民、世世代代穷光蛋的魔咒。

2010年3月,徐红飞有机会参加了河南省兴农专业合作社培训,专业学习让他对国家的惠农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明白了当农民要赚钱必须规模种植和科学管理。

2010年5月,他接过父亲的锄头,按照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开始尝试在他家5亩多地上创业。4个月后,他成立了内乡县兴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本村的200亩耕地,又承包了200亩地,种植传统的玉米、小麦。人努力天帮忙,正好这年也风调雨顺,徐红飞赚到了干农业的第一桶金。

当初,强烈反对他回乡种地的家人也慢慢接纳了他。

初战告捷,徐红飞明白了这是规模化种植给他带来的效益。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他甩开了膀子,利用贷款和借朋友的钱,购买了刘岗村第一台大型旋耕机、播种机、脱粒机。又把经营扩展到其他乡镇,在全县设立土地流转服务部12个,村级服务点27个,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第二年,在灌涨、马山、赤眉等乡镇流转土地2000亩。    

短短两年,让他感觉,一切似乎顺风顺水。但天有不测风云,农业最大的风险就是自然灾害,2013年10月,考验徐红飞意志的连阴雨不期而至。由于没有烘干设备,刚刚收获的1000多亩玉米全部出芽发霉,加上玄参中药材等其他产业,这一季徐红飞累计亏赔近100万,把积蓄赔了个顶朝天。徐红飞感觉无脸见人,买了车票准备外出打工,亲戚朋友紧赶慢赶把他从火车站劝了回来,并承诺给他凑钱让他东山再起。

家人的理解和亲朋的支持,让徐红飞倍感温暖。他暗下决心找机会翻身。得到教训的徐红飞认识到,只有规模种植经营和机械化耕作不行,大面积的种植,得有配套的仓储、烘干农业设施设备,才能确保产出高效优质的农产品。他利用亲朋凑来的钱、银行贷款和国家的粮油倍增计划,及时修建了储藏仓库,购买了烘干设备,同时,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在师岗镇、灌涨、大桥等乡镇建立千亩粮食高产示范方、百亩攻关田花生高产示范方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紫色马铃薯繁育基地,把流转的2000耕地建成全县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其中小麦、玉米、花生的单产连创新高,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20%以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和励精图治,徐红飞的合作社以农业种植服务为主导,开展粮食、紫色马铃薯、花生、石榴等,种、管、销一体化经营,它8年翻了20倍,入社成员380人,带动农户数1900户,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36台(套),成为全县最大的种植专业合作社

创新联合,共赢未来农业

随着兴华合作社实力的日益扩大,徐红飞的梦想也在一步步实现着。2016年,徐红飞联合县内的全丰农机合作社、香满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成立了内乡县第一家皓星农业种植(农机)服务联合社他的目的就是要让乡邻们活出个模样,像天上的皓星一样闪亮。

他们联合社推出了“你在外安心挣钱、我保你农田丰收、我付出百倍努力、你收获万分满意”的服务承诺,在师岗、灌涨、王店等7个乡镇16个行政村开展全程粮食托管服务统一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每亩每年保底收益1200元,比农民自己种植多出400多元。联合社就像航空母舰舰队,大大提升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了农民和联合社的双赢。目前,托管的土地已达9,涉及4000多户,至少解放富余劳动力5000多人,让他们安心外出打工,切实解决了群众“种地打工两头忙”的难题联合社的固定资产也达到2000多万元,农机具近百套。

目前,合作社在全县重点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部11个,设立村级服务点26个,培养农机农艺服务员126个,已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在师岗、瓦亭、灌涨等3个乡镇14个行政村集中流转经营土地3600亩;在赤眉、大桥、余关等3个乡镇12个行政村开展全程托管服务34300亩;在师岗镇唐营、王营、付湾3个行政村建立千亩粮食高产示范片1个,建百亩攻关田3个;在灌涨镇杨洼村建立千亩百亩花生、马铃薯高产示范方,在灌涨镇刘岗村、赤眉镇夹道村各建立500亩石榴、桃水果基地,示范方内,集成高产栽培技术,实现高产高效目标。

    “我能有今天的收获,多亏了那次培训!”徐红飞说,“它让我懂得做农业创业要懂政策、懂技术、懂生产经营,更懂得联合共赢的道理

徐红飞的成功并非偶然,不仅因为好学、敢想敢做,更因为对农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情怀。  

    

800×600

 

致富不忘乡亲,致力乡村振兴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富才算富。2010年开始,他以合作社以及联合社为阵地,把田野做课堂,累计花费7万多元,一是把自己学习到的和摸索出来的实用经验制作成10万多份种植技术明白卡,免费发放给群众;二是聘请郑州、南阳等地的农业专家给社员讲课,培养出了3000多个“庄稼筋”。

2016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兴华合作社积极探索扶贫方式和路径一是通过实施产业扶贫以杨洼基地为基础,为全村46户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在收获后包回收,确保每个贫困户纯收入不低于8000元。二是实施土地入股分红。合作社不但支付正常的土地流转费用,与涉及的25户贫困户的土地签订分红合同,当年每亩净收入的15%作为贫困户土地入股分红,让每个贫困户每年多收入1000元以上。三是实施土地托管。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可以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收获,统一收购,除去合作社投入物资的成本价,所有收益归贫困户。四是实施就业扶贫。合作社长期固定用工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人,人均年工资增收5000元以上。旺季时期每天用工180人以上,其中吸引周边贫困户50人参与务工,日均工资70元。五是辐射周边扶贫。在国家级贫困村内乡县马山口镇唐河村,开展产业扶贫,实施300亩高标准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项目,使28户贫困户脱贫,辐射带动周边五个贫困村129户贫困户年增收不低于3000元。发展种植石榴收益是多方面的,不仅保护了生态,涵养了水源,壮大了合作社,也盘活了土地,鼓了腰包,让浅山区贫困户脱了贫。

为了保证乡亲的利益不受损失,8年来,徐红飞把自己和合作社正常收益中的20%让利给社员,金额达100多万元。

曾经的贫穷让红飞姊妹三人都中途放弃了学业,这成为他心头最大的痛。多年来,在团县委的组织下,他累计向贫困学生、山区学校捐款和学习用品近10万元,放飞贫困学生的梦想。

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徐红飞,先后被团中央、农业部联合评为“第十届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河南省劳动模范”、“第二届河南省优秀实用人才”南阳市百名青年先锋河南省科技推广示范户内乡县救助贫困大学生扶贫行动爱心个人荣誉称号;兴华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县级示范社”、“内乡县优秀回创企业”、内乡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先进单位”、“全县示范性家庭农场”、“全市粮食先进家庭农场”、“全市粮食生产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省级示范社”、“国家级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新型职业农民的道路上,徐红飞给更多有农业梦想的人做出了表率,让我们看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前景和未来农业发展的希望。徐红飞正带领着乡亲们,阔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越走越远。


城市选择

安徽省:
广西省:
广东省:
贵州省:
云南省:
四川省:
福建省:
浙江省:
湖南省:
湖北省:
宁夏自治区:
青海自治区:
甘肃省:
新疆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江西省:
山东省:
山西省:
陕西省:
海南省:
河南省:
河北省: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重庆市:
上海市:
北京市: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